从年赚4亿到巨亏10亿:当年的“火锅第一股”,还能撑多久?_台率_门店_亏损

发布日期:2025-04-16 07:26    点击次数:192

“没有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事,如果有,那就两顿。”

在中国餐饮的版图上,火锅是当之无愧的“国民美食之王”。中国烹饪协会最新数据显示,2024年火锅市场规模预计将突破6500亿元,占整个餐饮市场的14.1%——这意味着中国每7元餐饮消费中,就有1元花在火锅上。

2024年,平均每9.6分钟就有一家新火锅店开业,全国门店总数逼近60万家,在火锅的“老家”川渝地区,火锅店密度更是达到每平方公里超8家,在洪崖洞等核心商圈,这个数字甚至飙升至50家/平方公里,像春熙路、太古里、解放碑、较场口、八一路、小什字等地,整条街全是火锅店的场景也比比皆是。

火锅店大排队 图源网络

展开剩余85%

然而,这个沸腾的市场正上演着残酷的“冰与火”之歌:一边是海底捞半年狂揽230亿的耀眼业绩,一边是呷哺呷哺连续三年亏损的黯然退场;一边是巴奴火锅4.1次/天的惊人翻台率,一边是行业整体38%的新店活不过一年的残酷现实。

曾经风光无限的“火锅第一股”呷哺呷哺,更是在这场冰与火之歌中尝尽了苦涩:2024年上半年再亏1.63亿元,三年累计亏损超10亿,市值较巅峰时期蒸发近300亿港元,成为这场行业大洗牌中最令人唏嘘的案例。

声量渐小,呷哺呷哺的“中年危机”

呷哺呷哺的故事,曾经是餐饮行业的传奇。1998年,它把台湾一人食小火锅引入大陆,凭借吧台式的用餐场景和高性价比迅速走红。巅峰时期,它年赚4.6亿,门店遍地开花,甚至被冠以“火锅界麦当劳”的美誉。2014年在港交所上市时,其单店年营收可达500万元,翻台率维持在2.8次/天的健康水平。

然而时移世易,最新数据显示其翻台率已跌至1.8次/天,同店销售额连续三年负增长,股价从18港元的高点跌至3港元左右,市值蒸发超过八成。2023年,呷哺呷哺营收47.25亿元,同比下滑9.1%;经营现金流连续两年为负,达到-2.3亿元,在全国的1094家门店中,有超过两成处于亏损状态。

究其原因,首先是品牌定位的摇摆不定。2016年推出的高端品牌“湊湊”曾一度被视为新的增长点,客单价在150-200元区间,超过海底捞,然而随着市场竞争加剧,2023年“湊湊”的增速已放缓至8.7%,远低于初期30%以上的水平。2022年试水的烧烤品牌“趁烧”更是出师不利,首年就亏损4800万元,接连关店,2024年7月,最后一家门店上海市龙华会店也关店大吉。

呷哺呷哺旗下烤肉店 现已全部关门 图源网络

其次是扩张策略的严重失误。2021年,呷哺呷哺在全国新开229家门店,创下历史纪录。但这种激进扩张并未带来规模效应,单店日均销售额反而从1.8万元降至1.2万元。更糟糕的是,快速扩张暴露了供应链的短板。其投资5亿元建设的内蒙古羊肉基地自给率仅30%,远低于海底捞60%的水平,导致食材成本占比高达42.7%,较行业平均高出4-5个百分点。

面对困境,呷哺呷哺在2023年启动了一系列改革措施:关闭137家亏损门店,预计节省年租金支出1.2亿元;推出投资额仅180万元的“轻享版”门店模型;与美团合作开展“火锅到家”业务。然而这些举措尚未带来实质性改善,2024年一季度营收同比仍下滑5.3%,净亏损1.2亿元。

目前公司现金流仅剩3.8亿元,按当前亏损速度计算,资金链依旧“压力山大”。

无独有偶,川渝火锅的集体焦虑

呷哺呷哺的困境并非个例,整个川渝火锅行业都面临着相似的挑战。

尽管火锅市场规模已突破6000亿元,但竞争激烈程度远超想象。在重庆洪崖洞,500米内能挤进27家火锅店,招牌清一色写着“老火锅”“鲜毛肚”,同质化严重到让人脸盲。为了抢客,商家只能打价格战,在川渝地区,仅需88、99元

团购价中,100元以内的4-6人餐比比皆是

成本上涨更是雪上加霜。牛油、花椒、辣椒等核心原料价格三年涨了35%,人工成本占营收比例超过20%,房租还在逐年攀升。许多老板无奈感叹:“一盘鲜毛肚卖58元,刨去成本,利润薄得像张纸。”

更让行业担忧的是,年轻消费者的口味正在变化。传统川渝火锅的“重油重辣”虽然经典,但健康饮食趋势下,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低油低盐的选择。与此同时,串串香、市井火锅、泰式火锅、贵州酸汤火锅、鲜切牛肉锅等细分品类的崛起,进一步分流了传统火锅的客群。

急流勇进,火锅行业的未来在哪里?

面对挑战,火锅行业并非无路可走。相反,一些创新者已经找到了新的增长点。

1、供应链才是核心竞争力

海底捞能稳坐行业头把交椅,靠的不仅是服务,更是背后的蜀海供应链。这套体系不仅支撑了海底捞的全国扩张,还对外服务2000多家餐饮企业,年营收破百亿。未来,火锅品牌的竞争将不再是单纯的门店数量比拼,而是供应链效率的较量。区域品牌如果能联合建立集采平台,降低食材成本,就能在价格战中占据优势。

2、场景创新,打破传统边界

火锅不再只是正餐的选择,它可以出现在任何场景。小龙坎的自热火锅一年线上卖5亿,证明零售化是一条可行之路;重庆珮姐老火锅24小时营业,夜宵时段贡献40%营收,成功切入夜经济;湊湊的“火锅+奶茶”模式更是瞄准年轻人的喜好

3、 细分市场,寻找新蓝海

在下沉市场,蜜雪冰城旗下的“幸运小火锅”以人均30元的价格横扫三四线城市;在健康赛道,成都“园里火锅”用菌汤锅底吸引家庭客群,复购率显著提升。未来,火锅行业将更加分化,高端、大众、快餐各走各路,找准定位才能活得好。

4、数字化运营,精准触达消费者

周师兄火锅通过企业微信积累了50万会员,复购率超过35%;小龙坎利用大数据分析菜品组合,发现“麻辣牛肉+冰粉”的搭配最受欢迎,直接带动点击率提升18%。在流量越来越贵的今天,私域运营和数据分析能力将成为品牌生存的关键。

火锅没有寒冬

民以食为天,火锅依然是那个热气腾腾、喧嚣滚烫的火锅,是中国人最爱的美食之一,但行业已经告别了野蛮生长的时代。未来的赢家还会不断出现,遗憾下场的也不一定是全然的输家,只有不断进化,才能在这个沸腾的九宫格江湖里立于不败之地。

图源网络

发布于:重庆市
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